——贵州省安顺市创森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绿色时报11月22日报道(作者吴兆喆任旗忠文慧)安顺之美,美在文化,文化底蕴深厚。1.6万年前,贵州省安顺市就有人类生活,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安顺还有屯堡文化之乡的美誉,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的历史遗存,其演绎的文化被概括为明代古风,江淮余韵。
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因其蕴含民族意识、图腾崇拜等,享誉海内外。安顺之美,美在生态,生态环境宜人。
安顺森林面积696.53万亩,森林覆盖率51.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08%、绿地率34.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43平方米。2017年,安顺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城市双修试点市。安顺之美,美在景观,景观资源丰富。
安顺是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风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远高于全国1%的比例。尤其是黄果树景区闻名国内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描述黄果树瀑布,称其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
山水交融,郁乎苍苍。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拥有文化、生态、旅游等领域诸多荣誉的安顺,秉承百姓富、生态美和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继续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植树造林家园添秀色安顺山青林茂,生态宜居,为什么还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呢?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给出的回答是:创森是安顺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安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安顺建设绿色生态型、山水田园型、宜居宜游型、历史文化型、开放创新型五型城市的重要抓手。
对安顺而言,创森的过程就是寻梦、追梦、圆梦的历程。曾永涛解释,安顺生态环境脆弱,是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要改善生态环境,承担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重任,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依托林业这一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同时,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安顺提升城市品位的切实需要以及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知,石漠化的存在依然制约着安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山高坡陡,乱石嶙峋,如何才能继续把环伺家园的群山绿起来,如何才能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乡亲们逐步富起来?诚如曾永涛所言,依托林业。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介绍,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资源、绿化美化环境、提高林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始终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中心工作。
仅2016年,安顺就完成营造林7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77.32%;新建3处山体公园和7处山体游园,新增绿地面积180万平方米。目前,安顺主城区166座山已全部绿化、彩化,并建成山体公园,市民开门见山,视野内色彩斑斓。如果说,今年是安顺造林绿化跳起来的重要节点,那么此前的蓄势发力同样饱含着全市人民对美好家园的殷切期盼。
2014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相结合,把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15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确保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目标的实施意见》,要求统筹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资源支撑。2016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时光荏苒,造林不懈。10月17日,我们从安顺出发,沿着安普大道前往普定县时,只见公路两边的银杏、香樟等乔木高大挺拔,小叶黄杨、红叶石楠等灌木色彩艳丽,麦冬草、美人蕉等地被植物铺青叠翠。
进入普定后,环城的山丘已披上绿装,去冬今春栽植的藏柏、栾树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显得楚楚动人。普定县园林局局长潘祖兴介绍,为确保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60%,县里通过自筹资金和引导社会投资,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在去年和今年共投资2.45亿元,完成造林绿化6.43万亩。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石漠化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景观的速度,更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的力量。
发展产业家庭增财富普定造林不易,发展林业产业更难。曾几何时,由于石漠化严重,地面土石相间,降雨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渗漏严重,提水灌溉成本较高,当地百姓守着水缸用水难。因此,对富裕生活的渴求一度是他们的心结。
如今,这个心结正被一株株树苗打开。10月17日下午,趁着雨歇,普定县陈家寨村梭筛组村民周绍益赶去自家的桃树林修枝。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老人精神矍铄。老人和4个儿子共有4000株桃树,通过订单式销售,今年总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陈家寨村属于普定县梭筛片区石漠化区域,曾被专家定论为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恶劣环境。近年来,县里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林业科技支撑等项目,鼓励农民凿石挖坑、填土栽桃,硬是把乱石窝变成了富裕坡。2015年,梭筛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周绍益回忆,当年由于石漠化严重,种粮难以解决温饱,村民但凡能投亲靠友,全都离开了家乡。
他们这些留下的,在县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凿石种桃。由于经济拮据买不起树苗,乡亲们用原生毛桃树作砧木,自己嫁接,再用剪下来的枝条育苗。就这样,乡亲们慢慢地脱了贫,致了富。陈家寨村富裕起来了。
那么,更多处于石漠化片区的村庄又是如何摆脱生存困境的呢?胡强介绍,通过探索三权促三变林业改革新路径,对林地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发展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就是三权促三变的典型代表。10月18日,正在板当镇硐口村百灵蓝莓园巡护的刘以志告诉我们,自从把坡耕地租给贵州百灵生态蓝莓园,并成为蓝莓园的产业工人后,日子越发舒坦了。老刘是硐口村村民,今年66岁,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伴照顾孙子。
老刘原先种玉米,亩产不足500斤,刨去种子、化肥等,几乎没有收益。现在老刘将43亩退耕地租给蓝莓园,每年租金近1万元,自己在园区打工月薪3000元,还管一日三餐。老刘乐呵呵地说:原本以为是儿子们的负担,现在我还经常贴补他们呢。
蓝莓园负责人陈鹏介绍,老刘和乡亲们将来还是蓝莓园的主人。他解释,蓝莓园的宗旨就是让贫困户分三步走上致富路。第一步,农户变园区工人,2016年园区建成后,采取倒包模式承包给农户管理5年,农户收入为土地流转费、退耕还林补助和管理费。
第二步,工人变园区股民,第6年至第8年,贫困户和园区三七分成。第三步,股民变园区主人,从第9年到第30年,股民和园区六四分成,让贫困户真正成为园区主人。目前,园区已帮助硐口村178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在紫云县,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企业有很多。紫云县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负责人唐小其介绍,茶园建于2012年,是租用农民退耕地建起来的,每年招工都会去茶园周边的农村定向招聘贫困户。茶园有固定工32人,月薪2500元。
季节工平均每月200人左右,日工资80元。据坝羊镇新山村和四联村村委会统计,2012年以前,两村的贫困户超过700户,如今两村的贫困户分别为89户、164户。
唐小其表示:不敢说企业为贫困户脱贫起了多大作用,起码有积极意义。在映宏公司的带动下,坝羊镇种植茶叶的农民越来越多。对此,公司制订了3条帮扶策略,一是代理加工茶叶,二是代销茶叶,三是收购农户茶树鲜叶。紫云县林业局局长陆洪庆介绍,紫云是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县里将退耕还林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实施退耕还林27.85万亩,投入资金5.33亿元,受益人口超过19万人。
特别是去年,县里果断决策,结合创森和实现同步小康两大目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时,将十三五期间的20万亩退耕地全部种了经果林和茶叶,直接带动农户4.52万户22.76万人,其中涉及贫困户1.56万户6.09万人。拓展旅游家乡赢美名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既然靠山,就得治山、吃山、用山、养山,尤其对于深度贫困区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念好山字经。
胡强表示,虽然说林业产业不敢包打天下,但探索一种好的发展模式,推广一些好的发展经验,让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一定能增加他们的经济收益。秀水村就是通过挖掘山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佼佼者。秀水村是安顺乡村旅游的后起之秀,位于普定县穿洞街道办事处,由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174户3522人。
2014年前,全村近半数人解决不了温饱。2015年以来,在贵州兴伟集团的帮扶下,秀水村成立了秀水公司,依托秀水河、龙滩等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秀水漂流、龙滩风景区、跑马场等50个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实现了从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嬗变。
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国庆节小长假,村里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里新建了547栋民房,准备发展农家乐,这还没装修好,就有300栋被重庆的5家旅行社预订了。
秀水村村民、秀水公司行政副总宋尚华介绍,民房都是统一标准,每户180平方米,一楼是商铺,由农户自己经营,出售村里的农产品;二楼是客房,由公司统一管理,月租金2980元,公司扣除20%的管理费,剩余80%归农民。除此之外,村里还把所有经营利润按照股份分配。宋尚华说的股份,就是声名在外的秀水五股,分别是:人头股,凡户口在秀水村的村民都有股份,按10%的比例平均分配;土地股,一分土地算一股,以土地入股的村民,按30%的比例依据土地面积分配;效益股,参与村里各项发展的村民,按30%的比例依据劳动工分分配;孝亲股,65岁以上的村民,按5%的比例平均分配;发展股,主要用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后续发展投入、贫困学子补助、受灾患病群众救助等,占比25%。除了股份分红,在村里上班,还有工资呢。
26岁的村民李兰是秀水公司的旅游解说员,月薪2000元,爱人在公司餐饮部工作,月薪3500元。她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秀水村能发展这么好。如今,村民们甩开膀子奔上了致富路。同样以发展生态旅游致富的大坝村,在贵州也小有名气。
村庄位于西秀区双堡镇,紧邻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安顺主城区30公里。近年来,村里通过发展经果林、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打造了春赏千亩白花、秋摘万枚金果、冬泡山里温泉的旅游格局,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
10月19日,我们进入大坝村后,看到一片花红树绿,金刺梨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村道两边的花园洋房整齐划一。村民张美红介绍,全村340户,近半数住着这样的房子,每户378平方米,有2个客厅、7间卧室、2个卫生间、1个书房、1个杂物间、1个车库。
由于四川、重庆来的游客较多,能从清明节持续到国庆节,他便将5间客房租了出去,每人每月700元,如果管一日三餐,每人每月1200元。我们到达村支部书记陈大兴家时,他爱人正忙着给客人做饭。陈大兴家只经营餐饮农家乐,没有外租客房,一年纯收入大约10万元。在大坝村,这份收入并不是最高的。
不只是大坝村将二产和三产结合得好,西秀区林业产业发展都是接二连三的,为创森和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西秀区林业绿化局局长赵德洪介绍。近年来,西秀区按照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塑造品牌的思路,打造了一村一特、一乡一品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金刺梨、茶叶、楠竹、生态旅游等,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还为家乡赢得了良好声誉。
考虑到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安顺开始构建全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宏观框架,以黄果树瀑布、龙宫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为基础,创新生态体验、完善区域交通接驳、构建森林步道网络,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加深游客的体验感受,延长其停留时间,引领观光旅游向深度游转变,带动乡村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根据规划,游客从安顺高铁站下车后,可以徒步穿越森林、乡村、公园、湿地,尽享安顺之美。
同时,生态旅游还会涉及民族生态文化、地域生态文化等领域,挖掘、继承、保护和发扬这些文化内涵,也有利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安顺创森,就是想通过产业的融合,生态文化的挖掘等,缩小这种矛盾,让全市300万人共享生态红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胡强看来,创森的过程,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过程。
本文关键词:三百,万人,共享,生态,红利,—,贵州省,安顺市,94ky开元官网优惠大厅
本文来源:94ky开元官网优惠大厅-www.roystongeorg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