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服务 >

从“虎口求生”到和谐共生——甘肃民勤县老虎口防沙治沙见闻

本文摘要:初秋时节,甘肃省民勤县老虎口一带,太阳不再那么毒辣了,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成千上万株梭梭挺拔翠绿。白会本行走在草方格沙障间,仔细巡护着梭梭树,他不时弯下腰修剪枯枝、扶正树干,身后的梭梭林如同绿色的波浪翻滚在沙海中。50岁的白会本是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人。他告诉记者,过去老百姓在这里讨生活,就像虎口求生一样艰难,这便是“老虎口”地名的由来。 “现在好了,有了沙障和梭梭林,流沙不动弹了,风也小了,附近的村民生活就有指望了。”白会本说。

94ky开元官网优惠大厅

初秋时节,甘肃省民勤县老虎口一带,太阳不再那么毒辣了,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成千上万株梭梭挺拔翠绿。白会本行走在草方格沙障间,仔细巡护着梭梭树,他不时弯下腰修剪枯枝、扶正树干,身后的梭梭林如同绿色的波浪翻滚在沙海中。50岁的白会本是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人。他告诉记者,过去老百姓在这里讨生活,就像虎口求生一样艰难,这便是“老虎口”地名的由来。

“现在好了,有了沙障和梭梭林,流沙不动弹了,风也小了,附近的村民生活就有指望了。”白会本说。翻开民勤县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两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它的西、北、东三面围成了一个“C”形,将民勤县围住,使其一度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而老虎口一带更是沙源深广,沙丘星罗棋布,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一处风沙口,不断威胁着沿线道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白会本还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老虎口的光景:一到冬春季节,狂风肆虐,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黄风过后,院里的沙土能装两车;每年春播时期,庄稼要补种好几茬,村民完全靠天吃饭;不堪风沙袭扰的村民纷纷逃离故土,远赴新疆、内蒙古等地谋生,村里一度仅剩三分之一人口。

“当时村民想尽一切办法,自发组织起来,用麦草插在田边,形成简易的防风墙,希望借此提高庄稼成活率。”白会本说,由于缺资金、技术,这类小规模的治沙效果微乎其微,四处流动的沙丘还是步步紧逼农田、村庄,沙进一步,人退一步,眼看就要被吞噬。这一转机发生在2008年,民勤县在老虎口、青土湖、西大河等风沙危害区相继启动实施大规模治理工程,县上相关部门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出了“沙障+梭梭”模式压沙造林、滩地造林和封沙育林等治沙措施,37公里长、面积达17万亩的老虎口风沙线逐渐被稻草、黏土、尼龙网等各式材料编制的方格沙障牢牢锁住,区内沙丘顶部土壤结皮初步形成,周边生态逐渐恢复。

与此同时,民勤县在全县范围内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针对民勤绿洲的石羊河水资源重点管理、利用,严格落实关井压田、调整产业结构、灌区内节水改造等工程,“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民勤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面,为地表植被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许多元说。

如今再看老虎口,昔日强劲的风沙早已平息,道路两旁树木排列整齐,“护卫”着远处的农田、房屋;田间一座座蔬菜大棚,一座大棚一年收入2万多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村里的人口也逐年增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老虎口的变迁只是民勤县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近230万亩,在西部和北部的风沙线上形成了一条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牢牢阻挡着沙漠前进的脚步。

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上期2009年监测结果相比,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6.26万亩、6.76万亩,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民勤县还把防沙治沙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出台专门的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将梭梭林免费承包给企业、合作社和农民,鼓励他们借助梭梭种植肉苁蓉,边保护、边收益。

几年前,白会本成立了防沙治沙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承包了1000亩梭梭林,其中300多亩接种肉苁蓉。白会本笑着说:“肉苁蓉是稀有药材,一亩地下来收入2000多元,加上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的收入,一年到头少不了。”(记者王铭禹)。


本文关键词:94ky开元官网优惠大厅,从,“,虎口求生,”,到,和谐,共生,—,甘肃

本文来源:94ky开元官网优惠大厅-www.roystongeorgia.com